費哲仁2024永續時習報告書:不只是識讀,更是深度思考與實踐行動!
學習源起:113(1)策略管理
修習期間:2024.9~2025.1
撰文:李采羚/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李濰安/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曾蘭馨/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鍾維芷/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周中婕/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修校:涂敏芬/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淡水好生活計畫共同主持人
日期:2025.03.03
永續發展已然成為全球趨勢,企業不再只關注盈利,而是將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將永續發展與企業管理結合,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的一大課題。
113學年度,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涂敏芬教授將「永續發展」與「專案實作」這兩大核心概念融入策略管理課程,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理論知識,更能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並獲得「記得住、學得會、帶得走」的學習成果。透過小組公司化與永續報告書的識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學會如何解讀企業永續經營的策略,並將所學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為未來職涯奠定堅實基礎。
在這樣的理念下,企業管理學系的五位同學在涂敏芬老師的指導下,協力完成《費哲仁2024永續時習報告書》。這本報告書不僅是課堂學習的總結,更是學生對永續議題的深入探索與實踐紀錄。

學策略也談永續,培養真正的職場力
費哲仁不只學理論,更是把策略管理和ESG結合;課程中也不僅只介紹企業的營運方法,更多的是與企業的社會責任並行,讓我們在思考商業競爭的同時,也思考企業該如何承擔社會與環境責任。
我們透過OGSM 知行策略設定目標、分析風險,再搭配數據評估,訓練自己做出有根據的決策。這不只是課堂上的作業,而是真正能帶到職場的實戰能力,讓我們更有競爭力!
將策略管理融會貫通,展現小組競爭力
策略管理不限於理論學習,更多是要讓我們實際運用並轉化為實作能力。在理解策略管理的核心概念後,我們透過繪製章節心智圖來梳理各個關鍵要點,確保對整體架構的全面掌握。
同時,為了評估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效,我們分析了期中考成績分布,藉由數據回饋了解每位成員對策略管理的掌握程度,進而調整學習方向。以此種學習方式強化了個人的策略思維,也提升團隊整體的競爭力。
BOSS系統實戰演練,培養企業經營力
為追求課程講解與實體操作並重,我們使用BOSS系統來模擬整體企業經營狀況,此系統以全方面企業經營為設計方針,包含生產、銷售、採購、研發、財務等功能,通過彼此競爭、決策制定和虛擬市場營運,培養學生的企業經營觀。
此一章節中詳實記錄在實際操作系統時,我們的經營理念、決策的執行分針、曾遇到的問題和最終取得的成效。透過實戰模擬,我們不僅深化了對企業經營各環節的理解,也在實際決策過程中培養了財務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能力。
拆解宏碁永續報告書,深入理解GRI準則之應用
透過研讀2023年宏碁永續報告書,深入理解GRI準則的實際應用,並掌握報告書應具備的架構與內容標準。在此基礎上,我們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摘錄報告書中最具代表性且符合GRI準則的內容進行彙整與呈現,確保所提取的資訊不僅符合標準,還能清楚展現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這不僅讓我們更熟悉GRI架構,也讓我們學會如何在未來職場中評估與撰寫企業的永續報告。
賽前預測與賽後檢討,精進永續報告分析力
2024年12月12日,課堂上舉辦了一場「企業永續獎」評比比賽,各小組皆通過上課以來所學之永續報告書識讀能力,針對選定的企業所發布之報告書內容,以企業專員的角度進行報告(使用上述所提之永續時習報告書部分),並與報告同企業的小組競賽。
我們對自身表現做出審視,在賽前預測自身小組報告書識讀能力;在賽後檢討比賽時存在的優點和疏漏、對比其他小組與我們小組之間的異同點並回應他組提出的問題,通過賽後檢討查漏補缺,以求做到最好,並將賽前賽後審視的具體過程紀錄於報告書中,透過賽前預測與賽後檢討,我們發現了自身的強項與待改進之處,並從他組的表現中學習不同的分析視角與報告策略。
手作X科技,讓傳統工藝與ESG接軌
亞洲手創展的參訪經歷顛覆了我們對手作的想像,這裡不僅展示傳統工藝,更結合3D列印、數位雕刻等新興科技,使作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許多品牌在設計理念中融入公平貿易、環保材料與永續價值,讓手作不僅是工藝,更成為一種有意義的消費選擇。透過這場展覽,我們深刻感受到ESG的落實不只是企業的責任,也是產業創新的契機,而傳統手作在科技與永續發展的交會下,也能煥發全新生命力。
結語
未來,我們希望能將這次的學習經驗延伸到更多實際應用場景,不僅是在課堂上的策略模擬與報告撰寫,更希望將這些知識帶入未來的職場,結合不同產業的實際需求,探索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創新做法。這次的課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企業經營不僅關乎人才培訓、團隊合作或財務績效,更需要考量社會責任與環境影響,而這樣的觀念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們也意識到,永續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是企業長遠競爭力的關鍵。在未來,我們希望能進一步學習更多國際永續準則與企業實踐案例,深化對ESG議題的理解,並嘗試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我們相信,這次的經驗不僅為我們奠定了基礎,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所學真正應用於未來,透過行動讓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影響企業與社會的實際力量。
成員心得
李采羚
這整個課程加上後來的完成撰寫經驗對我來說不只是學習理論,而是一場模擬企業經營的實戰體驗。我們透過團隊合作,學習如何分析企業經營狀況、擬定策略,並最終完成一份永續報告書。這過程讓我發現,永續發展並不只是企業的附加價值,而是決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在撰寫報告時,我們必須閱讀懂企業所提供給我們的永續報告書,整合各個組員不同觀點,確保內容的專業性與可讀性。我也學到,永續報告不僅是對外展示企業形象,更是企業內部檢視自身經營方式、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重要工具。
這門課讓我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為決策參與者,體驗企業如何在永續發展與營運績效之間取得平衡。這次經驗不僅提升了我的分析與團隊合作能力,也讓我對未來職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李濰安
在編纂這份永續時習報告書的過程中,我收穫良多,不僅提升了個人知識與技能,也增強了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我學會建立系統化架構,以更高效地分類與整理資料,並透過研讀企業永續報告書,提升永續識讀能力與策略思維。此外,參與亞洲手創展讓我深入了解業界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產品設計與商業模式,使我更具體感受到永續發展的實踐方式。這次經驗不僅拓展了視野,也讓我意識到知識與實務結合的重要性。我期待未來能將這些學習應用於職涯發展,持續推動永續價值的實踐。
曾蘭馨
在 113 學年度,我有幸隨涂敏芬教授參與永續發展相關活動與實作,這段經歷雖具挑戰,卻帶來極大成就感,深化了我對永續發展的理解。在製作永續時習報告書的過程中,我們需深入閱讀文本並討論整合不同觀點,以提升報告的完整性與可讀性。這讓我學會有效溝通、協調意見,並提升團隊合作能力。感謝涂敏芬教授的指導,這次經驗讓我更關注永續發展,並激勵我持續學習與實踐。
鍾維芷
在本門課程進行的途中,涂敏芬教授曾經向我們講述過一種策略管理經常使用的工具——OGSM表,這種工具對於訓練策略性思考的思維方式相當有用,而這也是我認為我在本門課程中,所帶走的最重要的事物。這種思維方式除了讓我在報告書的撰寫過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並了解我們所應該學習到的內容外,也使我開始思考諸如「怎麼樣的呈現方式更能傳達我所想表述的內容?」等關於整體架構的編排策略,我認為此種思維方式讓我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夠以更有條理的方式進行思考與規劃。
透過此種思維方式,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將目標、策略與執行計畫有效結合,還培養了更加縝密的邏輯思維,並且,這種思維方式也使我更加注重整體框架的協調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表達想法。總體而言,這門課程使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所改變,我相信這將成為我未來成長的重要基石。
周中婕
比起說這門課是一門學習新事物的載體,我覺得不如說它更像是提供給學生一次模擬企業運行的場合,在這場為期一個學期的企業營運期中,我們與擁有不同個性、擅長不同事物、來自不同地方的成員合作,學習新的東西、模擬企業經營,甚至最後真的仿造公司發行的非財務報表來實際的做出了我們的報告書。
在這之中,我對參與較久的模擬企業運營,也就是BOSS系統實操中的印象最深,通過分析財報、預測競爭對手或市場趨勢,彷彿真的在與其他業者搶奪市場一般,使我們每一步決策時都覺得驚心動魄,但我也藉此學到了很多營運公司時該培養的心態和培養了做決策該有前瞻性,對此我還是感到很新鮮的,這堂課實在讓我受益良多,讓我們不再只是課堂上的學習者,更像是一名真正參與經營的決策者,為未來職涯奠定了寶貴的實戰基礎。
費哲仁2024永續時習報告書的老師導讀
費哲仁小組整體而言展現厚積薄發的潛力,學期間保持穩定的投入與表現,也自願式地在學期課程結束之後精進本報告書的品質與內容,展現出當代永續公民的社會參與和溝通力。
看點一:小組成員運作仿真企業實作程度高
課程中要求學生團隊透過小組公司化進行協力當責,喜歡「費哲仁」品牌名稱背後的精神,訴求「互幫互助、盡心盡責」,每位成員定位自己在組內的工作角色(同時也是學習角色)。主要由「執行長」為團隊在課程中的最高管理者,負責工作包括領導團隊、監督課務學習進度、管理資源配置和風險控管,「永續長」來解讀與檢查「永續時習報告書」的內容與GRI對應,而「稽核長」則是核實每個人的進度,檢查內容提出建議。這可對應到「GRI 2:一般揭露」中的特定指標,包括:最高治理單位的群體智識等(pp.4-11)。
看點二:由OGSM知行策略表進行目標管理與風險管控
費哲仁小組的OGSM 1.0版與1.1版的修正與提出,反應他們自己所言:「我們在吸收與內化所學知識的同時,透過集體審視與逐步優化,形成了相互補位的合作模式,得以快速發現並修正潛在問題」,結合老師的建議與解構1.0版的具體目標,更詳細劃分檢核和指標方式,提升自我及外部關係人對費哲仁小組目標完成的可信度。此外,亦可從風險控制評估表看見小組內部如何制定並執行針對性控制措施,這是永續治理行動的內核(pp.14-18)。
看點三:清晰解讀課程四大學教模組的目標設定,承接後發展自己的學習主軸
費哲仁小組在承接老師繪製的「課程架構圖」以及編製的「企業仿真實作的再脈絡化轉譯」比較表之後,寫下四大學教模組的目標設定(老師都是口頭上解釋而已):「包含策略管理架構、策略性領導、內外部分析的策略知能學習;透過華碩電腦與宏碁電腦之永續報告書來認識國際框架之企業永續識讀;並通過持續學習與更新來建構永續時習報告書之企業實作仿真;以及藉由操作BOSS運營系統模擬企業經營情況,並評估財務等面向,以作為決策參考。」繼而開展整份費哲仁永續時習報告書的編製與透明揭露。(pp.20-21)
看點四:針對學習任務展現反思力,審視、評估帶來成長
策略管理課程中發展企業報告書識讀的學教模組,並設定學生與其小組需要扮演企業永續專員與報告書學生評審兩種角色,這強迫學生需要換位思考並想像該角色的工作職責,帶進相應的專業知能。為此,費哲仁小組在賽後進行審視並寫下挑戰與價值。這個學習任務帶來的挑戰頗多,包括:資料龐雜導致整合數據困難、國際框架的理解與應用不易、考驗團隊合作的統籌與分工、多任務並行帶來時間管理議題、龐雜內容如何深入研究又淺顯表達、實踐中的不確定性,所幸也為得以克服挑戰體會學習中的價值,包括:加深對永續的認識、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鍛鍊合作溝通的能力、增強實務與學術連結、強化自我管理與責任感。(p.67)
看點五:演練利害關係人議合方法,向老師提出學教建議
策略管理一課作為企管系學生畢業前最後一門必修課,持續扮演守門人的角色之外,也需要快速地將外部產業環境的脈動引進課程之中,以此強化學生們的就業準備度。為此,生與師之間的學與教如何交流與對話,一直都是重要議題。費哲仁小組提出有趣且具可行性的建議方案,包括:鼓勵案例實踐與模擬、導入更多的工具與資源、強調雙向學習與應用,以及設計利害關係人視角模擬分析。這些建議的落實需要老師的學教設計能力,但欣喜的是年輕學子能開始演練利害關係人議合方法,為自己心中所想發言,未來就有機會為世界發言。(p.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