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持社會實踐的利害關係人共益思維,滬青學計畫依循教育興業精神展開行動,USR前線教師致力於入世服(務)教(學)研(究),透過發展永續時習方法論,打造跨域共學與社會參與的行動課程/社群,賦能大學青年掌握未來的改變力,亦協力多元夥伴影響共創。
Objective: Upholding a stakeholder-driven approach to shared social value, the WhoYoung Team Up takes action following the spirit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USR frontline educators are dedicated to integrating serv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o engaged scholarship. By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learning and practice methodology, the initiative fosters interdisciplinary co-learning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rough action-based courses and communities. This empowers university youth to drive future change while collaborating with diverse partners to co-create meaningful impact.
緣起
或許您會好奇「滬青學 / Who Young Team Up」,概念上分屬「滬。青。學」的各自意義。滬尾是淡水的舊稱,在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都有它獨特的脈絡,也各自有他們的故事,而「青年學子」從自己原來生長的家鄉,來到淡水與淡江,經歷人生中最精華的四年,在「大學之道」學習與習得學問。
從英文的角度來思考,滬尾青年指稱為「WHO Young」,採取包容意涵,鼓勵每位滬青思考「我是誰?我想往哪去?我想我可以如何盡自己一份力,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也能為自己所關注的議題盡一份力」,這帶對青年學子之「設計人生/Designing You Life」的期許,也內蘊著「More local, more global」的意涵。
最後,「學」這個字在直覺上應該是「study」或是「learn」,但我們選擇對應的英文是「team up」,是更進一步想帶入團隊打拼崛起的跳動感,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每次的學習雖然都跟不同人組成團隊,但相逢就是有緣,我們在感受團隊互動也相互彼此成就。
近期專案
更多學習|YT頻道訂閱:敏學坊
OGSM
設計思考
社會實踐
滬青行動
【滬青行動】夏耙文蛤|耙一條長長的淡水河口記憶,2022,請點我
校史館導覽活動 虛實間認識淡江,2022,請點我
全國服務創新跨界共創大賽 管科系資傳系9學生摘2金,2023,請點我
【校園話題人物】企管碩二許程閔 持續耕耘永續領域 累積自我價值,2024,請點我
永續大使化身講師 設計課程分享經驗,2024,請點我
滬青作品
王琍褕,2024碩士論文,組織如何回應永續報導體制?大學社會責任脈絡下的探索性研究。
許程閔,2024碩士論文,一本永續報告書的目的和意義:利害關係人觀點。
劉宇萱,2025碩士論文,社會實踐的緣起與試試看調適:一個探索性的行動研究。
滬青問路集
WhoSteps|滬青問路集:提問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