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弌:2024永續時習報告書
撰文|涂敏芬,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日期|2025年4月
漣弌小組透過小組公司化的沈浸式體驗學習,透過課堂設定的「學教治理3.0」來理解實務上「公司治理3.0」的企業環境。在113(1)的策略管理課程,將過一個學期的投入與累積,至期末自發性地完成具品質、完成度高、接軌國際GRI(2021)標準框架的「永續時習報告書」,值得作為楷模。據此,特從老師觀點,歸整出六大看點:
![]() | 漣弌成員共8人: 113(1)企管系四B 黃芊樺 張瑀宸 許芳瑜 黃翊虹 張晴雯 黃以薰 葉德祐 王岑云 |
看點一:將學生小組「學習歷程」升級為「永續報告書等級」
漣弌小組經過一整個學期的引導,相繼完成每周次的指定任務。通篇整本永續時習報告書導入GRI(2021)國際報導框架,進行永續學習的歷程揭露。主要透過「企業仿真實作」的學教主題進行學習,並就「GRI 2:一般揭露」的指定指標予以妥適編製資訊,於報告書末編製GRI索引表(p.150)。從報告書的成果與成效來看,真正落實小組團隊的當責協作力。
看點二:透過OGSM知行策略表凝聚團隊共識
漣弌小組採納OGSM知行策略表,凝聚組內共識,建立目標值,在承接老師所設定的課程目標之後,得以校準「課程」、「小組」與「個人」之間的目標設定方向,並寫下「成為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傑出團隊」。因此,漣弌小組產出超越預期的永續時習報告書,也進一步延伸運用OGSM來表現BOSS決策表(p.140),充分展現學習遷移的多元應用成效。
看點三:團隊協作具清晰的風險管理意識
漣弌小組在他們完成的永續時習報告書中,仔細盤點「風險控制評估表」,辨識出來的執行風險包括:任務解讀方向偏離、團隊意見分歧、資料缺漏及錯誤、找不到檔案位置、簡報排版限制等。並透過判斷該風險發生的頻率與機率,規劃控制活動,強化團隊協作力(pp.34-35)。
看點四:精準識讀企業永續報告書來建構商業模式圖
漣弌小組能夠精準地識讀指定企業的永續報告書(華航)內容,並將特定內容與商業模式圖進行配對,提出一份細緻的分析。下一步,有潛力挖掘華航投入可持續發展的途徑(pp.105-114)。為此,小組成員也反思討論「永續識讀學教模組」為她們帶來的三大價值:溝通協調與責任分配的平衡及自我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資料選擇與整合能力的提升、
全局視角與邏輯架構的建立(p.126)。
看點五:具備橫向與綜向的整合思維
漣弌小組具備橫向整合思維,得以將散落各處的圖表與照片,在小組共編簡報逐週累積內容的同時,加入時間先後不一所拍攝的照片,豐富報告書版面的圖文展現。更積極的是,承接老師公告每項作業的成績概況,收集組內成員的成績分布,量化分析該次作業的學習成效,並與全班在該項作業的表現,進行對照(pp.40, 70-73, 104, 133, 146)。將該次量化分析結果放在該次的學習行動之後,表現學習的因果關係鏈。
看點六:強化自身競爭優勢,雙倍成長
針對策略管理專業知能習得的競爭優勢,築基能耐的四大基石:效率、品質、創新、回應。漣弌小組進行前後自評,揭露成長歷程。前測基線為:效率5%、品質45%、創新10%、回應40%,經過策略管理課程的戮力學習,後測成長為:效率25%、品質55%、創新40%、回應55%,改變幅度高達100%,核心能耐雙倍成長(pp.14-15)。
漣弌小組的學期回顧與成果
(出自P.149)
本學期,我們圍繞四大課程主題,利用小組共編簡報,共同編撰團隊的永續學習報告書,透過此方式,從架構、思辨、執行、檢討到優化,從無到有建構出符合目標的永續時習報告書,成為大學生涯最後階段的成果,除了成就感,更是將大一至大四所學發揮淋漓盡致的充實碩果。在團隊中,每個人將自我優勢轉化為實際行動,讓小組工作順利進行,在項目管控方面得以成長。我們認為,透過永續時習報告書的編撰,無論是自身能力還是課程理解,都有很大啟發,收穫知識之餘,也利用學習經驗帶動自我成長,掌握理論基礎並累積操作經驗。不僅策略管理知識、BOSS操作、永續發展實作,老師的課堂講解結合敏學坊影片與補充資料,有效提升學習成效,並提供課堂實踐機會與自主學習資源,讓我們擁有完善的學習網絡。此外,參與手創展及華碩專員演講,有助於更貼近市場實況,增進領域理解。與團隊合作中,我們提升團隊運作與問題解決能力,透過老師的任務回饋不斷進步,發現問題並優化調整,學習他人優點,改善缺點,與同學互助成長。本學期作為大學生涯最後一堂商管必修課的學習訓練,將幫助我們在職涯發展上展現卓越表現,開創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