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物與設計


王慰慈
淡江大學大傳系專任教授學術專長為影視製作、紀錄片歷史與美學、大陸紀錄片研究、臺灣紀錄片研究、女性影像研究。曾擔任國內眾多電影相關獎項及獎助計畫評審,包括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影視媒體類、金馬獎、台北電影獎、金穗獎、金帶獎、CNEX提案、國片輔導金、新聞局優良短片輔導金等。
於2012年開始負責執行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此後,陸續完成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淡水炫光志:淡水藝術家的故事、淡水新住民志、淡水里民志、淡水良師志、淡水環保志、淡水熟齡志等系列紀錄片。
淡水食貨志
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
為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二期的子計畫一,於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共同執行。
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慶銨按摩店
永吉麻油行
保安堂參藥行
淡水長老教會
工研益壽多文化館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金枝演社
琉傳天下藝術館
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淡水風土志
淡水小農的故事
為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三期子計畫一,於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期間執行。由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與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共同執行。
其中大傳系團隊拍攝共8部紀錄片記錄淡水在地小農的故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農夫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
梁師良事
有機愉夫
城市綠洲
蔬途
微笑心田
一方良田
養蜂人
父予
淡水裨史志
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
所謂裨史,意指非正史所載錄,而由民間所報訪的歷史,有可信度,與野史之載錄傳說是不同的。我們探尋並記錄具有文創精神,在平凡生活中以自己一手之力,建立生活情趣的人物。
拍攝對象如下:素人阿嬤畫作鍾素梅、農婦畫家周江武子、三芝區婦女互助服務協會江翠芳前理事長、全方位創作的藝術家張金蓮、在老街開設心波力幸福書房的詩人許赫、新北之星特色學校橫山國小校長陳志哲、平日開計程車之餘,致力於民間鐵路文學的羅文德老師、年輕創業的插畫新秀蔡佩倫。
快樂橫山
千水子凡
樂齡阿嬤
鍾生繪影
傳書幸福
子子
鐵道旅人
報告色長南瓜來了


淡水炫光志
淡水藝術家的故事
本屆主題炫光志的由來,說簡單就是記錄2008年在淡水三芝成立的一個獎項叫「炫光獎」,此獎項乃為發現台灣13~21歲的才氣青年。這計劃迄今已經進入第八屆,其間挖掘了不少青少年各種無限創造力,無論在 舞蹈、繪畫、雕塑、文字創作、設計、漫畫、動畫、音樂創作、影像、戲劇、歌唱…只要年輕孩子們能想到的創作形式都可以展現,讓不同領域的年輕才華,在此碰撞與觀摩。
當2016年大淡水全紀錄成功發表會時,也巧逢炫光獎成立10 年紀念,盼望結合所有淡江資源和科技部資源的力量,能再次為這塊土地上美好的人事物,盡一己之力,保存並傳揚出去。本屆記錄的對象為張金蓮(雕塑家、兒童美術教育家)、許雨仁(現代水墨藝術家)、林鉅(繪畫藝術家)、梁平正(雕刻藝術家)、羅得華(琉璃藝術家)、賀連華與薛喻鮮(舞蹈家)、黃嬰惠(生活藝術創作、服飾彩繪畫家)、王磑(青年魔術師)
放浪人生
作伙
拾·年
順性
一鏡到底
真實琉動
擁抱後獨舞
牧心中的羊
淡水新住民志
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六期的子計畫一,於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7部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指望、塾|賢、漂流芹苴、辛辣琴生、破柬而出、欣情及不,一樣。
指望
塾|賢
漂流芹苴
辛辣琴生
破柬而出
欣情
不,一樣


淡水里民志
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七期的子計畫一,於2018年8月1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共同主持,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6部以大淡水地區里民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
為配合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淡江大學和馬偕醫學院兩校共同組成一個USR團隊,以所在的淡水地區作為實作場域,提出以「永續生活圈」的概念,推動在地「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相關議題,了解社區/鄰里社區之不同需求,再藉由動員學校的課程與師生資源,進入社區,協助他們的需要。
放學後,回家前
Searching
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正德里的柑仔店
鄰聚里
外興仁
淡水良師志
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水河海e起來的子計畫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於2019年8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熱心教師為主題的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
築夢師
100公里的堅持
我們信你,老大!
一堂不會睡著的課
牧恭師傅
維尼.維尼
種孩兒
樂以忘憂


淡水環保志
《淡水環保志》結合人物紀錄片和專題紀錄片的特質,課堂花了不少時間加強認識了淡水地區環境保育狀況,從能源資源、水資源、水上垃圾、生態教育、觀光農場等等,一路走來十分感謝與我們合作的拍攝對象。
介紹如下:推廣環保教育有成的八里米倉國小校長林愛玲、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專家-劉金源主任、致力發展智慧綠能社區和公民電廠的許慧明、從大自然中取材的童軍老師蕭妘羽、推動社區環保行動和河川生態整治的陳建志、淡水公司田溪與程氏古厝的故事、利用業餘帶著社區學員走入大自然的無患子(鄭文欽)、以綠電和魚菜共生提倡永續發展價值的忠寮社區和李鎮榮的故事。
綠色米倉
海流之向
綠電推手
妘遊戲
河盼
淡我身在城市中
無患子的自然走讀
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
淡水熟齡志
該計劃起源於淡江大學文學院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10年頭。我們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
本紀錄片記錄8位長者人士的生活理念和他們年紀漸長遇見的各樣人生課題,以及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心境。面對未來老年化的社會,本計劃希望透過紀錄長者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面貌,也許有助於政府、企業與民間團體思考規劃未來相關政策之可能性。
本計劃邀請到淡水國小退休校長林元紅、淡江大學退休校長林雲山、國民美術創辦人劉秀美老師、金甌高職退休老師吳秀英、從事影視專長退休的外交官李東明先生、轟轟烈烈參加過政治競選,也開過餐廳,現在回歸平靜的呂月娥女士、從事記者但退而不休的社區守護者蔡灜先生、以及推廣用繪本接觸長者,提倡留住青春的後青春繪本館和他們的一群可愛的長者朋友。透過影像記錄看這些長者在人生下半場,是如何尋找自己生命的鑰匙,勇敢面對生命成長的歷程,並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笑長-紅出自我林元紅
依雲伴山-樸實剛毅的林雲山校長
自我的劃像-國民美術的自我拓印
百卉含英-賢德的人間天使吳秀英
後青春繪本館
無敵東明Woody Tommy-Mr.Photo李東明
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
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