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河川日特展×好生活環境教育小餐車

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河流,淡水河孕育了大台北都會區的發展,許多歷史城市就沿著河岸發展起來。過去幾年台北都會區人口成長與都市快速發展,目前聚集約台灣三分之一的人口。
感動來參與這一場由民間社會組織所舉辦的「世界河川日」聯展的活動。今年活動名稱是以「我們共居一個盆地,北台城鄉流域行動」特展。指出了環境是個整體,面對環境挑戰,已經不能獨善其身,而需要找到所有居民的環境共識,一起形塑一個好的居住環境。
今年是第二屆的活動,總共有23個團體參加,包括地方倡議團體、協會、社會企業、社區大學、與大學等等團體。提供了展覽、體驗活動與紀錄片影展的方式。一年之後,大家從各自的生活與努力的場域中,帶回了這一年的工作成果,進行交流,舉辦一場共學、共好的公民學習活動。
面對氣候的挑戰,穿過核心區的河流生態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這些年來,台灣社會轉變,這之中,許多的民間倡議團體是這個改變的主要力量之一。
本校也積極展開環境議題的行動,也在2021年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積極推動USR計畫,透過行動將師生與課程,帶到場域,進行多種連結。地方聯盟透過倡議與行動交流,多年下來已經有成效。
淡水好生活計畫,除了參與籌備策劃工作之外,
1.環境教育小餐車
是以環境教育作為內容,簡介了本校多年來與地方共學共創的地方實踐工作。
環境教育小餐車:展出之後將到中小學進行循迴展與SDGs環境教育教學。
紀錄了本校過去在淡水地區關於河川的搶救運動與之後推動的環境教育,包括大屯溪、樹梅坑溪與公司田溪流域等。
環境教育小餐車期望成為引領中小學生參與環保行動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提供知識,還提供實際的體驗和互動機會,有助於培養中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行動力!
同時發行「大淡水教學資源分享平台通訊」,面對氣候變遷的條挑戰,希望建立一個地方共學共作的網絡。
2.特色
同時本校化學系謝忠宏老師協助河川巡守隊進行水質化驗的課程,教科系林逸農老師帶著新市鎮居民進行「沙盒」創作,首先進行淡水海岸文化地景踏查,然後將沿途所見的生態物種、景物、景貌進行描繪,再以3D雷射切割方式進行創作。共學共創的沙盒作為環境認識的再現模式。同時參與淡水休閒農業受農業局所委託,進行公司田溪逐漸增生的琵琶鼠魚的移除工作,並進行琵琶鼠的標本製作,也成為本次展覽的特色。
3.「北台城鄉流域環境議題工作坊」
希望可以透過流域上下游的都市聯盟的力量,凝聚地方共識,更有組織的推動台北都會區的藍綠生態網絡的建構。可以成為未來都市發展的基礎力量。
【2023世界河川日特展】
展覽時間:9/08(五)-10/10(二)11:30-17:30
展覽地點:滬尾文化故事館(禮萊廣場二樓)
免費入場自由參觀
河盼溪望河流影展展期系列活動表(共40-537x1024.jpg)
【我們共居一個盆地:北台城鄉流域環境議題工作坊】
工作坊時間:10/10(二) 14:30-16:30
主持人:淡江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 黃瑞茂教授
邀請本次世界河川日特展所有參展團隊一同出席,也歡迎現場觀展民眾一起加入討論
如何藉由同流域、跨流域、關注相同流域倡議等社群合作、共學、行動,打造北台城鄉成為更美好的流域生活家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