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守護

淡水走讀雷切藝境:融合生態與文化的數位藝術之旅

撰文|林逸農

時間|2023.08.20

自然生態

淡水走讀雷切藝境是一項引人入勝的數位藝術展覽計劃,旨在向世人展示淡水地區豐富多彩的生態和文化。以”淡水海尾仔”為起點的走讀行程,透過創新的雷射切割技術,我們成功捕捉了淡水地區的自然景觀、動植物生態和文化遺產,為觀眾締造了一場獨一無二的互動體驗。本活動的核心目標是深入推廣淡水區的生態多樣性和豐富文化,透過數位藝術的媒介,呈現淡水地區特有的自然美景,以及豐富多元的生態系統,同時也介紹當地的文化遺產和歷史背景。

海岸線圾垃一景

更令人振奮的是,我們提供了師生和社區民眾互動學習的機會,透過擴增實境技術,觀眾可以使用移動裝置參與互動體驗,探索展示的景點、動植物和文化元素,進一步深入了解淡水之美。此外,在工作坊中,觀眾更可以親自學習雷射切割技術,製作屬於自己的獨特紀念品或藝術品,體驗創造和自造的樂趣。

透過淡水海尾仔生態的走讀實踐,我們逐漸了解到其生態現況。曾經是綠蠵龜的繁殖地和當地居民的重要垂釣和採集場所,但自1994年新市鎮興建後,部分海岸區域被改建成焚化爐和污水處理廠,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綠蠵龜等物種不再在此生活,這引發了環保教育老師陳江河和社區居民的關切和呼籲,他們期望恢復原生生態,保護這片寶貴的自然資源,傳承給下一代。

疑似被遺棄的大犬

本次走讀活動吸引了包括師生和社區居民在內的10位參與者,途經林子地基公園、淡海海堤、海尾子貝殼沙灘、垃圾掩埋場和洲子灣沙灘等地點,最終返回下圭柔山公車站。活動不僅讓參與者欣賞到壯麗的海岸美景,還揭示了多處環境問題,如垃圾污染和不恰當的防波堤設計。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居民在挖埤塘儲水,這引發了土地使用合法性的爭議。

雷切教學

最令人期待的是雷切藝境,這一部分的活動旨在加深對生態現況的理解,並激發人們的”生態情緒”。我們運用雷切技術設計了具有生態信息的藝術作品,通過展覽向觀眾傳達了對生態保護的呼籲和重視。雷切藝術課程在淡江大學達文西樂創基地舉辦,課程內容包括雷切機的介紹和操作原理、雷切圖像設計教學等,參與者在一天的課程中學會了如何設計自己的雷切作品,並賦予作品生態意義。這些作品於2023年的河川日進行了展示,希望能透過這些藝術品向大眾傳遞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價值。

淡水走讀雷切藝境是一場完美融合生態和文化的旅程,通過數位藝術和互動體驗,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淡水地區的多樣性和美麗。同時,這個活動也激勵著我們關注和保護這片寶貴的土地,傳承給未來的世代。

雷切作品:翻頁生態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