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守護

公司田溪復育計畫: 外來魚種的逆襲

撰文|林逸農

時間|6/24-7/22

探索公司田溪的歷史與生態

公司田溪,又稱北投溪,貫穿著公司田區,因而得名。這條溪流流經了一處擁有豐富淡水發展歷史的地方,這個地區叫做「大庄」,也是漢人在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荷據時代。公司田溪的沿途還擁有多處重要的歷史遺址,如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公司田、豬母石和蟾蜍堀等。然而,部分下游區域已經被改造成了淡海新市鎮的排洪渠,變成了一條大型水泥排水渠。

生態復育計畫的重要性

新北市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淡水區的公司田溪再生計畫,該計畫透過舉辦生態和歷史講座,旨在喚起大眾對這條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溪流的關注。然而,最近公司田溪出現了大量長達30公分的外來琵琶鼠魚,對當地生態構成了嚴重威脅。農業局表示目前尚無有效的控制方法,已經向中央政府尋求協助。長期關注公司田溪的當地團體批評,外來魚種的繁殖已經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但公共部門尚未採取足夠的行動,目前僅依賴釣客清除外來魚種。如果政府希望真正實現再生計畫的目標,就必須著手清除外來物種,並積極進行原生生態的復育工作。

淡江大學專題小組參與公司田溪生態復育計畫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的畢業專題小組成員,包括陳昱廷、陳芃安、謝妮婕、和林荻婕,對公司田溪的生態復育計畫表現出高度的興趣。在第112學期的暑假期間,他們多次與負責該復育計畫的程式古厝經營團隊進行合作。這個合作主要集中在蒙德里安路口段和北投子溪的琵琶鼠移除作業上。這些學生不僅參與實際的移除活動,還負責設計影片腳本和進行現場拍攝。他們透過影片解說,詳細介紹了琵琶鼠移除作業的整個過程,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公司田溪的生態復育工作。

參與公司田溪生態復育計畫後,畢業專題小組成員都有了深刻的感悟。他們表示:

“這次的外來種移除行動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態保育的迫切性。這不僅是一個維護地方生態平衡的工作,也是對本土生物多樣性的一項重要責任。在實地捕捉琵琶鼠魚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外來種對生態系的破壞性影響,同時也意識到這是一項耗費體力與心力的長期任務,其中每個人的參與都至關重要。”

“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進行移除活動,是一件相當艱辛的事情。穿著不透氣的潛水服(青蛙裝)行動也變得相當不便。然而,這樣的親身經歷讓我們對生態保護有了更實質的了解,也更加尊重經常參與這些活動的志工。”

“實際參與後,我們對平日志工們面對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有了更多認識。無論是在高溫下的水中作業,或是面對未知深度的溼滑地面,都需要高度的專注與努力。我們非常感激所有參與者,包括組員和教授,他們為改善我們居住環境付出了寶貴的努力。”

“經過這次活動,我更加佩服那些長期為台灣生態付出的志工和專家。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源,而且往往只能在長期後看到微妙但重要的變化。我們深感謝他們為本土生態做出的無私貢獻,這不僅提高了我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也讓這些生物的棲息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保護。”

為了生態保護和教育的未來

在這次的琵琶鼠魚移除行動中,我們不僅進行了移除作業,還將捕獲的琵琶鼠魚製作成了標本,以便於進一步的生態監測和研究。這些標本允許科學家在不同時間點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更精確地評估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

此外,這些標本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學校和博物館中,這些魚標本作為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教學的寶貴資源,具有無可估量的教育價值。它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和訪客深入理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還能激發對生物學和演化理論的興趣和探究。

公司田溪復育計畫代表著我們對環境的承諾,也是對我們的未來世代的投資。通過這樣的計畫,我們可以保護自然生態,維護生態平衡,並向我們的孩子傳遞環保和生態保護的價值觀。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成為更多類似計畫的啟發,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