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報,  年報

辦理SIG活動:2023構築教育實踐研討會

來源|2023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年報

撰文|建築學系黃奕智助理教授、建築學系朱百鏡助理教授

SDG Target: 4.a

「2023 構築教育實踐研討會」在 2023 年 9 月 6 日於本校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由好生活團隊的建築學系黃奕智老師與朱百鏡老師共同主持與辦理。研討會的主題圍繞在有關各個大學建築系的實構築教學:相較於真實的建造建築與各種模擬之間,實構築扮演另一種建築教育的角色。實構築更具有新型態材料與生產、打破現有空間生產模式、透過社區參與將構造物與生活結合的可能性。

「1121傑克與三色豆」與「以竹築巢:打造泰雅農創生活圈」

上午場由黃奕智老師針對113年暑假帶領本校建築系師生,至宜蘭縣立岳明中小學的構築課程,以「1121傑克與三色豆」為題進行發表。本校建築系的暑期構築課程為期兩週,一方面讓大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設計建造』,同時大學生也擔負起與小學生共同發現環境、營造校園空間、共同設計的發想者;設計討論與觀念協調的練習,是將想像力與不同意見轉化爲設計的動力與機會;而「做中學」作為一種教學思考,則是黃奕智老師在研討會的發表中所著重的教學方法。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黃奕智助理教授發表「1121 傑克與三色豆」。

上午另一場發表則是由單世瑄老師就「竹」作為特定材料的教學累積,講題為「以竹築巢:打造泰雅農創生活圈」。從自然建築作為研究的主體,經過相關案例與文獻的爬梳,發展出具有設計研究方法的教學模式;在基地中,也從材料的特性開始,觸及真實空間中的其他因素作為脈絡:有關部落文化、個人與集體的生命經驗探查、與材料構造和社會體系連結的構築性所經營的永續模式等。除了泰雅的生活圈外,單老師也以三和木藝工作坊為案例,分享了學校與在地社團長期經營的社區關係。

由單世瑄老師就「竹」作為特定材料的教學累積,講題為「以竹築巢:打造泰雅農創生活圈」。

「果核再生計畫團隊的十二義築實踐」與「數位與實作歷程:澄清湖的POWER&MAKER」

下午場由本校建築系賴怡成老師擔任主持人。首先由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楊詩弘老師,以「果核再生計畫團隊的十二年義築實踐」為題進行發表:楊詩弘老師累積十二年的義築經驗,根據由2010年起的十個作品為研究對象,分析作品中的空間機能、規模、設計工具、構造方法、材料、參與人員模式、資源取得、工期等層面,進行自我民族誌式的質性研究。除了說明此教學與營造模式優化的可能性之外,發表中同時透過生產的過程闡述了人道主義理念的實踐過程。

下午場的另一則發表是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的倪順成老師,以「數位與實作歷程:澄清湖的 POWER & MAKER」為題進行演說。他認為對於建築人而言,「動手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同時1:1的構築實作也是讓人情緒激昂的。倪老師帶領學生所參與的實作類型,大致分為學生專題製作、展場設計、公共藝術與燈會、社區營造四大類,希望讓學生在過程中能從技能的學習,成長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楊詩弘老師與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倪順成老師的分享。

與談及綜合座談

下午場的與談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汪文琦老師,以德國的技職教育為主題開場。而後倪順成老師就台灣的技職教育體系現況與其進行交流,也引發了現場參與的聽眾有了積極的回應與討論。

本次研討會共有88人次報名參加,其中實體參與23名、線上參與65名。參與的人員包含:進行相關議題創作與研究的大學生與碩博士生、社區夥伴、與實構築和社區經營工作相關的從業人員、從事實構築領域相關的教學人員等。並根據實際參與時數,共發出42份研習證明,與進行發表、與談、主持的參與者共8張感謝狀。

在研討會尾聲的綜合座談中,與會人員針對技職體系中的實構築教育現況進行討論。

關鍵成果

[P2-4:行動展演] 舉辦研討會一場,分上下午場次,請專業直播團隊協助線上同步,並將研討會現場錄影公開於社群網路,提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P3-1:議題關注] 以實構築教育為主題,根據發表者的經驗內容,分為:社區構築、竹構築與原民社區、義築與其社會組織、技職教育中的數位構築等四個子題。

[P3-2:場域服務] 發表者實踐的場域分散在全國各處。然參與此次研討會的人員,共有 88 人次報名,其中實體參與 23 名、線上參與 65 名。參與的人員包含:進行相關議題創作與研究的大學生與碩博士生、社區夥伴、與實構築和社區經營工作相關的從業人員、從事實構築領域相關的教學人員等。並根據實際參與時數,共發出 42 份研習證明,與進行發表、與談、主持的參與者共 8 張感謝狀。

[P4-2:單位交流] 本次研討會由《淡水好生活:山海河賦創設計行動》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主辦,邀請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協辦。共邀請四所國內大學相關科系老師與學生參與交流。

[P4-4:價值溝通] 本次研討會並設計一份利害關係人價值問題問卷,於會後邀請參與者進行填答。共收到 21 份有效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