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行動,  都市社區

2022淡江構築X正德里燕子遊戲巷環境營造

撰文|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黃奕智

時間|2022.7.4-7.17  

正德里與米粉寮間的連接步道,是正德里黃俊雄里長爭取多年後,才為社區爭取到的友善步道捷徑,能夠讓鄰里居民能夠更安全快捷地前往米粉寮區域的公車站。由於該步道位於正德國中的橄欖球場旁,在正德里側則有里長爭取的兒童遊憩設施,且在米粉寮側則興建有標準且舒適具夜間照明的籃球場,因此該步道也成為鄰里居民經常散步、遊憩的場所。建築系老師們與淡江大學USR辦公室的夥伴們,以及正德里里辦公室,多次討論該步道近一步活化使用的可能性。隨後便提出了〈燕子遊戲巷〉的規劃,希望能讓各年齡層的小孩、父母、老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可以停留、活動的地方。讓步道不只是步道,還是社區的聯誼與休憩的中心。

本計畫由淡江大學建築系以及淡江大學USR團隊與正德里里辦公處共同合作,試圖透過建築空間營造與社區參與活動的企劃,讓構築實踐的場域能夠深入到淡水在地的社區當中,並試圖透過鄰里公園角落的空間改善營造計畫,為社區居民開創更多可以休憩活動的空間,增進鄰里居民間各項交流的機會與可能性。企劃將社區中連結正德里與米粉寮間的便道,打造成「燕子遊戲巷」的概念,串連正德里側的兒童遊樂區域,以及米粉寮側的籃球場與體健設施。將中間段目前較缺乏活動的區域,透過置入空間平台等裝置,導入更多的休憩空間與觸發新活動的機會。

2022年7月4日至7月17日期間,由淡江建築系黃奕智老師以構築課程參與社區環境營造的工作營活動,協同王國信老師、蔡俊民老師,帶領建築系學生進入社區場域,於文中八公園的樹下閒置區域進行構築創作,打造公園活動休憩的平台,增加公園目前的環境友善使用區域。並於7月17日於文中八公園進行一場戶外成果發表活動,邀請正德里居民參與社區環境特色指認,關注社區開放空間的社區生活價值。本次構築實作3件作品於公園展出:

遊戲平台

從正德里的方向走進基地內部的步道,首先會先穿越深受附近小孩所喜愛的吊索遊具、溜滑梯與鞦韆等兒童遊憩設施。然而,或者也因為遊玩的小孩眾多,年紀較小的孩童便較難與年長的孩童,共同在前方的場域活動。因此,我們規劃了一個較低矮的遊戲平台,可以提供年紀較小的孩童在此遊憩,同時也提供家長或陪伴者可以在旁邊休憩的座椅與平台,甚至一起陪同玩耍的地方。而這個遊戲平台,也提供觀賞旁邊橄欖球場球員奮戰的風景,並引導居民的眼光前往前方〈故事書屋〉的方向。  

故事書屋

〈故事書屋〉座落在步道中一個轉角處,轉角處則設置有一盞路燈,而這個轉角也造就基地中一個較為方整的腹地。這在基地觀察的過程中,這個地點引發了許多的空間想像,也為「步道」空間的穿越性,提供了一個可以停留的空間範圍。因此,本處便援用了「藝遊秘境II」中的〈故事書屋〉之概念,在此也設定了一個擁有「家屋」氛圍的框架,並在其中設定了可以圍坐的區域,來提供鄰里居民一個短暫的聚會、聊天、說故事的場域環境。而路過的鄰居,也可以隨時被召喚,或是短暫地投入,這樣的聊天聚會所中。

藝廊・椅廊

穿過〈故事書屋〉之後,在接到跨越水圳的橋樑之前,整個步道的腹地開始變窄,兩側的樹木高聳,並具有相當的樹蔭遮蔽。雖然這段空間相較之下略顯陰暗,但是卻是擁有豐富的自然的氛圍。我們希望行走在這段步道上的行人們能夠放慢腳步,稍微感受一下微風從林隙間穿越的涼意,以及帶起樹葉間摩擦的聲音,或是去細細地觀察到,被風吹落的樹葉,在空間旋轉飄落的曼妙舞姿。因此,我們在步道旁,設置了不同高層的平台與座椅,意圖提供不同的停留與休憩的姿勢。而靠近水圳旁也設立了較高的牆面,也希望日後正德里組織之「小阿德課後照顧班」的美術作品,能夠在此展出,除去讓孩童的作品有機會被公開展示以外,也能讓鄰里居民在日常生活的行走經驗中,多增添一些藝文氣息與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