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行動

2021淡江構築X興仁國小_藝遊微境2.0

撰文|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黃奕智

時間|2021.8.23-9.5  

淡江大學建築系與淡水興仁國小共同合作,試圖透過空間平台裝置,引發國小孩童對於校園環境、身體感知與肢體探索間的協調整合發展。把環境視為是第三位教師,試圖將校園轉化成可供學童探索自我、觀察環境,並有機會發展出主動學習意志的校園場域。

2020年暑假,淡江構築課程師生以參與式設計的方式從「學童」面出發,與國小學童一起介入校園空間的環境思考,創作〈非線性迷宮〉與〈字母異世界〉兩件裝置作品。2021年暑假,8月23日至9月5日,再一次由淡江建築系黃奕智老師主持構築課程暑期工作營,與王國信老師、黃凱祺老師協助,帶領建築系學生進入真實場域,展開為期14日的構築實作學習。本次從「學校」面出發,以具體的需求與使用,透過〈遊戲平台〉與〈劇場平台〉的木造空間裝置與平台空間,提供學校一個可彈性使用的舞台場域。

圖一-環境就是教室-戶外課程討論
圖一-環境就是教室-戶外課程討論

遊戲平台

在現場環境中,已有兩個不相連的塑木平台。其中靠校門口川堂區域的平台依然平穩,而另一側的平台已有結構破損。兩個平台中間則是一個訓練孩童平衡與肌力的制式遊具。由於使用上這三個地方應該會延續一起,但目前因遊具上橡膠地墊的設置而有了高低差。因此在設計上,我們完整統合延續了這三個平台,形成一個連續性的遊戲平台環境,同時也企圖跟草坪區域做出區隔,讓兩邊的活動可以稍加區隔,而又不相互干擾,維持一定的活動性與安全性。  

圖二-建築系學生現場實作:上護木漆

劇場平台

在校園原有的圓形舞台與生態池中間,是一片草地。舞台前方並沒有任何設施可供孩童停留、坐臥休息,甚至是觀賞舞台上的演出。因此,本計畫設計了一個兩階的劇場平台空間。一方面與遊戲平台連接,並框圍、凸顯出樹木的空間,以及樹下平台的陰影關係。同時,也把此劇場平台當成是圓形舞台的觀眾席區域。在圓形舞台沒有活動時,亦可以當成是草坪區的舞台,串接並區隔不同活動間的場域,避免不同活動間的衝突機會。  

圖三-師生實作作品:遊戲平台

建築專業與大學社會責任

對身為課程主持的教師而言,這場與興仁國小老師與孩童合作,共同思考教學與設計實踐的過程,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設計討論與觀念協調的過程。如何面對並隨時掌握一連串未知變因下的互動所激盪出的火花,並有效地將之轉化成設計上的活力與機會,是需要「做中學」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本次作品針對去年的實施成果,針對校長、總務主任、學輔主任與門衛進行深度的訪談討論,目的是透過過去一年的使用經驗,蒐集和理解校方、老師、家長以及學童們對於校園環境與空間的使用想像與需求。 蒐集完不同觀點與意見之後,本次的整合設計上,便採取更為保守與實用的策略。一方面拆除了局部的空間裝置,同時檢討現有空間中的不足與危險之處,決議協助校方整合現有錯落的平台空間,並維護整修一座已破損的平台。並重新製作一個劇場平台區域,讓原本的圓形舞台,可以有更為舒適平整的觀眾席區域可供利用。  

課程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