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淡江構築X興仁國小_藝遊微境1.0
撰文|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黃奕智
時間|2020.7.6-7.18





構築,乃是將建築材料透過結構的詩意組裝,來形成具有美學性、公共性與社會性的環境空間創作。淡江大學建築系與淡水興仁國小共同合作,試圖透過參與式設計過程,引發國小孩童對於校園環境、身體感知與肢體探索間的協調整合發展。以共融式遊具設計的理念作為啟發,把環境視為是第三位教師,試圖將校園轉化成可供學童探索自我、觀察環境,並有機會發展出主動學習意志的校園場域。
在課程安排上,透過參與式遊戲的引導,逐步找到孩童對於環境的感知與想像。對大學生而言,面對陌生的服務對象與實作設計方法,亦是一個邊做邊學的實驗與學習旅程。而完成後的校園空間裝置,同樣也將考驗校長與師生們,如何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讓校園內的活動與遊戲,也能成為是學習場域與教學活動中的一環。
在進行多次關於公園環境改善可能性的討論後,2020年7月6日至7月18日,由淡江建築系黃奕智老師主持構築課程暑期工作營,與王國信老師、黃凱祺老師協助,帶領建築系學生進入真實場域,展開為期14日的構築實作學習,課程成果產出2件環境藝術裝置作品,「非線性迷宮」與「字母異世界」:
非線性迷宮
在設計上,以共同的六角形基本單元為核心,透過不同向度的開放、組合與封閉,來形成一個可供悠遊、探索、聚集、組織的非線性迷宮。同時結合基地現有的樹木與綠蔭,讓孩童在探索迷宮時,同時也會留意到周邊環境、光線與溫度所造成的差異性,提升孩童對於環境的感知、運用與想像能力。
字母異世界
如何在校園環境中置入有趣的「引子」,刺激孩童在認知與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出適合自身的想像與詮釋,便是設計上的另一個要點。如同「字母」作為「語言」之前身,只是可被辨識的不同符號形狀而已。是其組織後的文字所形成之意義,才賦予更多的想像空間。在此,大學生們發展出以「字母」為基礎的「刺激想像引子」,以興仁國小英文縮寫的X、R、E、S字母,來形成不同的空間氛圍與效果,希望能引發孩子們對於空間、環境、文化與意義上的各種想像與活動。
課程紀錄片|

